1. 首页 > 公共频道

当爱来的时候是真实故事吗(当爱来的时候观后感)

《当爱来的时候》讲了一个很贫民很纠结的家庭故事,这个家庭的成员构成之复杂,可能你看到一半以后还得修正之前的错误判断,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很强,纷乱的人物逐个登场,逐个刻画,都很生动,都很饱满。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来春,是一个十六岁的不羁少女,她自认为缺少家人的关爱,也瞧不起形同生育机器一样的母亲,所以思想叛逆,玩世不恭,行为大胆。

但她内心其实非常渴望家庭温暖,喜欢阳光,喜欢爱的感觉。因为跟初恋男友偷食禁果而怀孕,由此经历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情感体验。

导演一开始只通过几个镜头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一是悲伤的来春翻过阳台栏杆跳了下去,另一个是刚坐了那张不吉利饭桌的帅哥,出门就被车撞了。

然后故事徐徐展开,每一个家人都有各自的心酸与苦涩,每一个次要线索都在帮助少女来春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人。

先天痴呆的叔叔,睿智平和的爷爷,嘴碎心善的大妈,一肚子苦水的爸爸,无怨无悔当生育机器的二妈,他们的生活表面上看有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忧,冲突对立是常态。

实际上细细揣摩,这个家庭时时刻刻都涌动着人世间最珍贵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亲情和温情

这片子令我感动的地方至少有三处:

第一是来春怀孕被抛弃后的极度惶恐无力和悲伤愤怒,当她对那个颇喜欢她又有点误解她的邮差小子拼命哭喊,说自己没有错,为什么要一个人承担这样的结果时,演员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我相信所有观众都会为她掬一把同情的眼泪。

第二处感动来自那个痴呆的叔叔,开始并未觉得他的存在有多重要,后来发现,在他身上恰恰可以折射出一种最简单最质朴的亲情。

他对世界的认知非常简单,对善恶的理解更是如黑白两种颜色一样清晰,当他对来春说不喜欢三这个说字时,我跟来春一样觉得他可笑。

后来通过他笨拙又真实的描述,才知道以往人家欺负他的时候总是数三下就打下来,一二三,就这样,那个时候我突然特别难受,也真心佩服导演对人物细节的把握,他把一个智障人的特质表现得太精准太生动了。

第三处就是大妈听说丈夫得了癌症以后的恸哭。

现实中很多这样的女人,天天责骂丈夫,好像多讨厌自己的男人似的,但仔细分辨她骂老公的内容,会发现全是在关爱他,比如不要他喝太多酒,不要他糟蹋自己身体,等等。

她们在生活的压力下完全失去了年轻时的文静和温柔,取而代之的是用恶狠狠的批评来表达对男人的关爱。

但有一点,除了对最亲近的丈夫,她们通常对其他家庭成员并没有那么凶煞恶煞。

比如这个大妈,对父亲很孝顺,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来春来日都很照顾,对身份跟小三类似的二妈也算客气和关爱,本质上其实是个特善良的女人。

整个故事看下来,最突出的感觉是,剪辑紧凑,不拖泥带水,所有人物都很真实,虽然一夫两妻这种现象我们内地肯定不太理解。

但在另一个社会制度下的台湾,连某著名演员的家庭都可以上演活生生的二女同伺一夫的真实戏码,那这个情节也不算突兀。

关键是,导演设置的剧情还蛮有说服力的,二妈是在未婚怀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这个家庭,并跟这个家庭的男主人曾经也是青梅竹马的关系。

这样处理就把原本很容易导致怨恨情仇的关系梳理得有一点温情和感人了~~~~

这部片子的配乐特别棒,我看片花时就被深深吸引到了,大提琴忧伤的弦乐反复出现,对女主内心的刻画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看到金马评委们还给这个片子的美术和摄影都予以充分肯定,我有特别注意片子的画面,虽然我个人只喜欢的干净清爽优美精致的画面。

但这个故事的内容决定了它的人物背景必须有一个吵杂的环境,所以不扣分。特别提醒,该片有情/色画面,很简短,也很唯美,欣赏导演的拍摄手法。

当然,要说瑕疵也不是没有,第一是对白太多,有点吵。

再就是每一个场景之间的切换都用黑屏来隔离,让我好几次以为是我电脑出故障了,还傻乎乎去摆动鼠标,情绪难免被打断。

尤其遗憾的是,九十分钟以后故事开始陷于平缓,而最后的结局没有期待中的高潮来临,跟前面九十分钟比就略显逊色了。

总的来讲,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一个人物关系那么错综复杂的家庭,每个人物都经历了那么多糟心事,最后还能对生活不绝望不放弃,重新燃起希望。

而且片子末尾那个被车撞的帅哥再次出现更突显了一个小小的真理,坏事也能变好事。

他因为那次车祸收获一个老婆,由此引申,生活中的任何坏事都不会只是一个负面结果,可能最后得到的远比前面失去的多,比如来春,她就在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感受到了家人的爱。